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華媒從業者的"百態人生"情感篇:忘不了的"愛"【3】

2012年10月17日09: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2010年,我與我的聲樂老師周村村女士(左)在一次演出活動后合影留念。

“師生情,知己誼”:我和聲樂老師的故事

講述人:羅馬尼亞《旅羅華人報》副社長兼副主編 鄭旭旦

曾幾何時,我已想不起來當時是怎樣想到要來羅馬尼亞發展的,那時剛從溫州藝術團體退出,人生猶如斷線風箏般,一下子失去了方向,茫然徘徊,從小就懷著歌唱藝術夢想的我,不知道今后的路該何去何從?現在想來,我覺得一切皆是命運的安排吧。但我至今沒后悔從那個圈裡退出,我甚至覺得很慶幸,因為在那裡發展確實不適合我的性格,那個圈要實現藝術上的理想,並不僅僅隻有一顆追求藝術的心便足夠,更是需要機遇需要追捧。

我到了羅馬尼亞,在機緣巧合下我進入了華文媒體的工作,並且越來越喜愛媒體工作給我帶來的充實與滿足,這是以前我身處的文藝圈所完全觸摸不到的那種心靈的澄澈與祥和,也更接近我對自己人生質量的追求與向往,我沉醉於華文媒體的工作,特別是作為新聞工作者經常碰到陰暗面並努力揭露之,在匡扶正義的過程中所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與成就感。

但命運往往又是如此巧妙,本來已不想再在藝術上繼續追尋夢想的我,或者說已失去對聲樂藝術熱情的我,在一次華人社區的演出中偶遇了她——對我的人生帶來重大影響的聲樂老師周村村女士,是她重新喚醒了我的藝術之夢,幫助我找到人生的定位與方向,使我得以將文化與藝術在我身上進行糅合體現,在成為媒體人的同時,我又重新回歸到藝術的殿堂,繼續我少女時代未竟的聲樂藝術巔峰的登攀。

周村村女士,中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村裡先生的女兒,她在18歲即考入國防科工委歌舞團擔任獨唱演員,后又進入中國音樂學院師從周美玉教授學習聲樂。1985年,周村村女士隨丈夫來到羅馬尼亞。

初識周老師,不知為何我覺得很親切,好像有種老友故交的感覺,我們的師生之緣便從此開始。雖然那時我覺得藝術已經離我越來越遠,但周老師用她的智慧重新點燃了我在藝術上的追求,可以說,周村村女士不僅僅是我在歌劇藝術上的啟蒙老師,更是將我整個人進行重新包裝定位,她塑造了全新的我!

在后來的一次閑聊中,周老師提及她當時是如何看出我的聲樂情結的。她說每次我在她家玩時,她注意到我總是在她以前主演的歌劇劇照前佇立良久,眼中流露出一種期盼羨慕的眼神,使她感覺到我其實內心深處還是有著對聲樂的美好向往。而最重要的一點是,是她對我的嗓音有著充分信心。

周老師曾說,在剛認識我時看過我的幾次演出活動,她就發現了我的嗓子澄淨、清亮,完全可以訓練出抒情結合花腔女高音的唱腔。自此,周老師便積極鼓勵我練聲,學習意大利美聲的基礎發聲方法。她說,就算你現在從事了其他行業,但是人的生命中完全可以掌握不同的才藝技能,為己所用,使自己的生命歷程更為豐富充滿生機勃勃的活力。她說,你有這樣的資質條件,如果能將文化與藝術兼收並蓄,對你的人生難道不更為增光添彩嗎?我突然覺得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啊,人的生命的長度確實有限,但是生命的寬度我們完全可以加寬擴展。正如周老師所說的,為什麼要壓抑自己對於聲樂藝術的追求呢?難道學習藝術,學習聲樂,就非得要成名嗎?

在周老師的點撥指導下,我又重新拿起聲樂課本,在業余時間堅持師從老師練習美聲的技巧訓練,由於以前在國內練習的通俗唱法都是簡單的簡譜,而現在則是完全不同的國際通用的五線譜,所以我一切從頭開始,打破原來通俗、民族唱法的框框限制,用國際上接軌的美聲訓練逐漸走上歌劇藝術的求索之路。

在近三年的學習時間中,我從聲樂基本練習曲到藝術歌曲,乃至意大利著名歌劇選段,周老師將她在聲樂藝術上的造詣、感悟、體會等傾囊以授、毫無保留,用深入淺出的教學方法悉心培育我,甚至連極細微處的歌唱技巧她都絲絲入扣加以引導,深入挖掘發揮我嗓子的優勢,使我在短短的時間內便掌握了美聲的技巧方法,真正領悟到歌劇藝術的精髓所在。

在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掌握了前古典唱法與現代歌劇的演唱技法,演繹了諸如《我親愛的爸爸》、《夜鶯》、《讓我痛哭吧》以及歌劇《茶花女》、《圖蘭朵》中的選段等。這兩年來,我們還共同參研用意大利美聲演唱中國民歌的技法,目前也已有了不少心得。我將自己在藝術上的所學融會貫通,除了經常參加華人社區和羅馬尼亞主流社會的一些演出外,我在回國之際也參加了國內地方電視台的多次邀約演出活動等。

記得曾經看到過一句話:我的人生因為有了你而無限精彩。如果說我在羅馬尼亞最大的收獲是我尋覓到了我的人生發展方向——成為一名媒體工作者﹔那麼另一更重要的收獲便是認識了我的恩師周村村女士,於我來說,她已經不僅僅是聲樂老師,她更是我的知己,我的好姐姐,我的著裝造型師,我得到了她對我全身心的塑造與培養。

周老師雖然是我聲樂上的指導老師,但對我的悉心關懷與愛護則體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每次上課之前,老師都會泡上一杯水果茶或是檸檬茶為我潤喉開聲﹔下課后老師更是經常不厭其煩親自送我去車站,目送我坐上車子后她才離開﹔每逢節慶日,她更會親自下廚做好多點心款待我﹔每當我工作上取得成績時,或是我在聲樂上取得一點點小進步時,她就比誰都開心,給予我更多的關懷與溫暖﹔有時我的穿衣打扮不合時宜出現差錯時,她總是循循善誘,耐心教我每個場合的穿衣禮儀知識,以她在歐洲多年生活的豐富經驗,對我在各種場合的著裝妝扮加以指點與講解……

人活一世,知音難覓!而我何其幸運,人生路上總是會遇到好多幫助我支持我的貴人,我想我的人生路上如果沒有他們,不知又是怎樣的光景呢?在異國他鄉,能夠找得到幾個志同道合互相關心支持的朋友已經很不易了,而周老師對我的愛護與關心,早已超出老師以及朋友的定義了,是她指引著我走進藝術的殿堂,使我的內涵資質得以更全面淋漓盡致的發揮,她用她的愛心慈行雕琢全新的我,她是真正的知己,更是我生命中的貴人!

(責任編輯:王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