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我們為什麼上大學?當代大學生超七成無明確目標【3】

2012年10月19日09:39    來源:《信息時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50后、60后:一顆紅心,報效祖國

1977年冬天,中國關閉了11年的高考閘門終於再次開啟,570萬名考生如過江之鯽般地涌向考場。這是共和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這年的高考,積聚了太多的期望,這是一個民族對知識的渴求,是一個國家的時代拐點。

“當時是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張先生,1956年出生,1978年考上華師大  

來自廣州的張先生出生於1956年,十年文革后,1977年參加第一屆高考,由於沒考上喜歡的專業,第二年繼續參加高考,當年成績在全廣東省排名前十,由於一些偶然原因,被補錄到華南師范大學數學系,當時22歲。

“我上大學之前就在一間工廠工作,拿著十幾塊一個月的工資,當時我就覺得我的能力遠不止在這間工廠干活。我參加高考是為了找到好工作,讓自己的社會層次和社會地位得以提高。”張先生說。

張先生告訴記者,當時高考招生人數非常少,大學教育可謂是真正的精英教育,讀完大學就自動成為“國家干部”。

“我們當時學校教學條件差,住宿條件差,但大家幾乎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教室、圖書館裡,拼了命要把耽誤的十年時間搶回來,我們當時什麼也不比,比的就是誰的學習好。我們當時真的是‘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沒有什麼個人理想,就是畢業后等待國家分配,希望能改變國家的貧窮面貌。”

談到現在的90后大學生,張先生覺得,現在很多大學生由於高考前對大學的不了解,對專業的不了解,大學階段迷迷糊糊,而且現在大學的大眾化也導致現在的大學生含金量大大降低。

(責任編輯:夏麗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