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生物圈城鄉統籌白皮書發布 用中國辦法解決城鄉差異

2012年10月22日14:33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生物圈城鄉統籌白皮書》發布現場。

中新網上海10月21日電 (記者 李佳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熙可集團21日在上海發布“生物圈城鄉統籌白皮書”。白皮書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熙可生物圈城鄉統籌項目重慶巴南成功實踐經驗撰寫,希望為發展中國家發展城鄉統籌、縮小城鄉差距提供解決之道,同時,也為中國城鄉統籌發展提供了具有國際化的理論支持。

城鄉差異一直是一個全球性問題,白皮書中提到,在全世界范圍內,城鄉之間在收入、社會保障和就業機遇的巨大差距已成為一個主要的發展問題,許多政府正在尋求幫助貧農和農村工作者擺脫貧窮的方法,這種差距也常常是一個國家富裕地區和貧困地區發展不平衡的一部分,而在中國,這些農村問題的改善必須要促進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改革配套試驗區,重慶市探索基於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之路,推動城鄉基礎設施、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一體化。位於重慶主城的巴南區,城鄉二元結構長期存在。因此,巴南農村發展項目的關鍵在於三個方面:統籌城鄉發展,逐步建設基礎設施配套、功能區域分明、產業特色鮮明、生態環境優美、經濟持續發展、農民生活富裕、農村社會文明、組織健康有序、鎮村管理民主的新城鄉﹔盤活農村閑置資產,增加城鄉資源的價值﹔通過土地集約利用促進農業產業化。

巴南區區委書記李建春在發布會上講解了基於項目實踐的“城鄉一體巴南之道”。他說,巴南區按照“城鄉經濟一體繁榮、城鄉設施一體建設、城鄉社會一體管理”的理念,通過“三種方式”的轉變,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民職業化、農村社區化”,大力發展現代都市型效益農業、鄉村旅游和生態養生養老養心業,建設“生態+現代”的幸福農庄和特色小鎮,構建“城中有鄉、鄉中有城”的發展格局,實現“城鄉一體發展示范區”或實驗區的願景,這是巴南區三農問題及城鄉一體發展的解決之道。

李建春講述了城鄉統籌實踐的三個操作的關鍵,第一個關鍵是通過土地流轉來推動農業的產業化和農業的現代化。第二個關鍵是社區化,把原來的農耕地進行復耕,這樣土地可以節約60%到65%。農民又可以集中在社區進行居住。這樣就可以實現農民相對集中居住和城市人能夠享受一樣的公共服務,形成了完整的管理社區﹔第三是職業化,職業化的根本是通過轉移,通過培訓來實現職業化。一部分人通過戶籍制度改革進入城市,進入城鎮,成為職業工人,另外絕大部分人留在本地,按照專業化的分工成為職業化的農民。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戰略規劃署助理總干事漢斯·道維勒表示,過去生物圈的計劃通常由政府來做的,這一次是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做生物圈。它還是一個跨學科的項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充分發揮科學的優勢,通過科學來提升人民的生活質量。這種方式在中國、乃至於在亞洲和世界上其他國家都有可能把進行推廣,這就是項目的國際價值所在。

白皮書中提到,用中國的辦法來解決城鄉差異問題,關鍵在於對土地使用權的轉移,而戶口制度的改革就是整個解決方案的一個補充部分,它使願意轉移土地使用權的農民能夠遷入城市,並使他們能像城市居民一樣享受到所有的社會福利。而對於那些依然留在農村的人,可以通過創新“三權抵押”,使得農村土體承包經營權、林權、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的抵押貸款得以保障。事實上,中國一直在依照其最根本的土地所有制度的基本原則,尋求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採用長期的城市化和區域發展策略,推動農民進城,創造農民工就業機會以及農業現代化。

漢斯在發言中還說,“今年6月,在裡約+20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上,綠色經濟被當做一個重要的話題被各國關注與討論,聯合國關於綠色經濟的關注得到了廣大發達國家的關注,所以說,我們的項目是與國際政策密切相關的。”

(責任編輯:王昕)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