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中國員工平均流動率居全球高位

2012年10月23日10:39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跳槽“金九銀十”又來了,上汽通用一子公司的SQP工程師主管小萬又開始四處投簡歷,准備換工作,尋求更好待遇。

與小萬有一樣想法的人還有很多。調查顯示,今年的就業問題顯現出“結構性通脹”的特點:一方面是上百萬大學畢業生為找到一份能夠安身立命的工作而奔波,另一方面中高端人才為尋求更好待遇酬頻繁跳槽。

外企國企民企搶人才

根據怡安翰威特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員工平均流動率為15.9%, 在全球都處於高位。目前中國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如何吸引、保留高質量人才並提升他們的敬業度。

怡安翰威特大中華區首席商務官兼全球研究中心總監龐錦峰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我們在校園招聘中,發現一個很嚴峻的問題。跨國公司對中高端人員有強烈的需求,而國企、民企未來的發展也亟需依托這部分人才。外企對中高端人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薪酬開得越來越高,福利也越來越好,所以在外企裡頭流傳一種說法:中國的人才是不是‘被通脹’了。”

早在2009年初,英特爾宣布將把在上海的封裝測試廠搬遷到成都,引發社會廣泛熱議,擔心這將使上海工業出現下滑。當時,英特爾董事長貝瑞特給出的釋疑答案很明確:“上海是英特爾在中國的重要研發中心,我們為中國設計的下一代產品就是在上海進行的,今后我們在上海的工作主要側重於創新和設計方面。”

畢馬威中國共享服務及服務外包管理咨詢主管合伙人梁慧寧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中國東南沿海正在逐漸蛻變成外資企業重要的研發服務中心和服務外包基地。”

漸漸走向價值鏈上游

“英特爾是一個典型案例,”龐錦峰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過去的30多年裡,中國作為世界工廠一直站在價值鏈下游,以勞動力密集型為主,基礎勞動力成本上升,迫使跨國企業關注中國價值鏈上游的人才,並把價值鏈上游的工作從海外遷移到中國。”

以上海為例,截至今年8月底,已有1043家服務外包企業落戶,同比新增221家,通用、諾華、西門子、拜耳、強生、巴斯夫、埃克森美孚越來越多的世界500強企業已經把研發中心設在這裡。並已覆蓋軟件研發、生物醫藥研發、后台運營、金融保險服務等多個領域。

龐錦峰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同等同素質的人才成本可能是海外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這也是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決定在中國開設研發中心的原因。”

通用汽車中國科學研究院院長杜江凌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科研人員的素質相對是比較高的,這也使得公司在平衡人力資源成本和預期科研成果時,把設立新能源汽車研發中心放在了中國,放在了上海。”

不過,龐錦峰告訴記者,這些跨國企業在人才吸引方面也面臨著和國企甚至民企的競爭,伴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這些企業不得不選擇優化內部的人員結構和薪酬福利體系,來應對人才流失給企業經營所帶來的巨大風險。這是政府、企業和咨詢機構必須聯合一起解決的問題。

似乎印証了龐錦峰的分析:投了3個多星期簡歷,小萬手裡已經有了五份面試通知,三家外企,一家合資公司,一家民企,但他希望能有機會進入大型國企。 (談佳隆)

(責任編輯:王昕)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