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高層、智囊密集釋放救市信號 A股轉折之年或到來 【2】

2012年01月09日15:05    來源:《北京商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市場最缺的是信心

2011年一整年無休止的單邊下跌,2012年開局外圍普漲惟A股最熊,投資者不禁要問,A股市場到底怎麼了?

總結一年多A股市場“一熊到底”的根源,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是通脹問題,去年以來我國持續高企的通脹存在,令上市公司面臨著較高成本壓力導致業績下降,同時,央行為治理通脹所實施的緊縮貨幣政策和源源不斷的IPO形成雙面夾擊,導致A股市場長期處於嚴重缺血狀態﹔二是外圍市場不斷受到主權債務危機困擾,歐洲、美國相繼陷入主權債務危機的泥潭,引發全球經濟再度探底的憂慮,導致全球股市下跌並拖累A股市場。

目前雖然通脹壓力已經大幅減輕,且在去年底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后,貨幣政策也出現了積極的轉向信號,但在這種背景下A股市場仍然一跌不止,很多市場人士將下跌的源頭歸向了對於國內宏觀經濟再度筑底的預期和國外市場形勢並不穩定。但實際上,做多的信心全無才是A股繼續一路走跌的原因。因為,目前A股估值已經低於2008年1664點水平,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各種悲觀的預期已經得到充分甚至是過分的釋放。

根據同花順iFinD統計的數據顯示,2008年當上証綜指處於1664點時,滬市股票加權平均市盈率約為12.73倍,而截至上周五收盤,滬市股票加權平均市盈率則隻有10.53倍。從數據對比不難看出,A股市場目前的風險已經低於2008年最低點時的風險,處於嚴重的超跌狀態。

顯然,對於目前的A股市場而言,所需要的僅僅只是“信心”兩個字。因為任何悲觀的預期似乎都已很難再成為A股市場繼續下跌的理由。

大同証券首席分析師胡曉輝也坦承,從技術上來看,A股市場技術底早已經形成,但對於市場底的形成可能尚需等待,即在相關利好的刺激下,耐心等待市場信心的恢復。

多路專家支招A股脫困

“救市”不僅僅只是監管層的認識,在上周末剛剛結束的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業界專家也紛紛極力為監管層出台更為有力度的救市措施而搖旗吶喊。

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表示,A股市場目前已經到了底部,投資者要有信心。監管層需要加強政策的有效性,提高投資者的預期。他甚至建議在股市過度上漲時提高印花稅稅率,在股市過分下跌時減少印花稅稅率。成思危還建議,要加強對股市長期投資的引導,具體操作可以通過征收資本稅的辦法來引導:即持有股票未超過一年就賣出的,可征收其資本稅﹔而對於持股期限超過一年的,則可以免征資本稅。

著名經濟學家、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也指出,經過市場不斷下跌,目前A股市場的估值水平已經足夠低,現在已經“找不到任何悲觀的理由”。他認為,上市公司應盡量從債券市場或銀行融資,而不是從股市圈錢,同時還應加大向股東分紅的意識。

李稻葵建議,以目前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來看,如果上市公司能夠保持50%-70%現金分紅率,投資者即可以從現金分紅中得到回報,他們就不會過分在意二級市場的波動。這樣一來,二級市場的風險和波動幅度將會明顯降低,這對於防范金融風險也非常有意義。

而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証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則提出了“引水解渴”的救市策略,他建議金融市場應引入更多的增量資金。監管層應適當提高債券性資金入場的規模和比例,包括社保資金、企業年金和部分商業保險金﹔擴大外資和RQFII入場的規模並降低入場門檻﹔同時,央行也有必要將目前的貨幣政策從偏緊轉為常態化,進一步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向市場開閘放水。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