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9日  星期三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澳大利亞想演“東成西就”

阮宗澤 

2012年08月29日09:06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筆者近日訪問澳大利亞,在與澳方朋友的多方交流中,深刻感受到這個國家正站在抉擇的十字路口。它的精英們正在思考:澳大利亞是該張開雙臂,熱情擁抱蓬勃發展的亞洲,還是繼續遙望大洋彼岸的西方?
 
長期以來,身處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游離於亞太地區的邊緣,由於傳統的文化、政治制度與價值觀原因,他們素以西方的一員自居。而現在澳大利亞政界、學術界、社會輿論開始提出顛覆性的問題:澳大利亞是否需要重新定位?澳大利亞是亞洲國家或者亞洲的一部分還是置身亞洲的西方國家?
 
當前亞洲政治安全保持穩定,是當今世界經濟最具活力、最具增長潛力的地區。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到2030年,亞洲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這一歷史性的變化必將重塑國際地緣經濟與政治格局,惠及亞洲及周邊國家與地區的經濟發展。
 
不爭的事實是,澳在經濟上日益依賴亞洲,澳向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大量出口礦產資源、教育資源、制成品和零售商品,回報甚豐。“亞洲世紀”的到來顯然加劇了澳大利亞的身份認同危機。澳大利亞應該如何迎接亞洲世紀?澳政要、學者、工商以及社會各界無不積極參與這一大討論。
 
有識之士呼吁,亞洲世紀不再是遙遠的明天,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澳應搭上亞洲經濟增長的快車,如不做出大幅度的政策調整,將錯過這一歷史機遇。澳總理吉拉德說:“這是我們第一次比競爭者更接近於世界上增長最快、經濟動力最強大的地區。”她表示,亞洲新興中產階級的發展將強化澳洲經濟。為此,吉拉德政府正在撰寫一份《亞洲世紀中的澳大利亞》白皮書,現已進入最后修訂階段。據透露,白皮書的關鍵點正在於重審亞洲經濟、政治和戰略變化給澳帶來的機遇,確立澳在未來5年的對策乃至更長遠的戰略規劃。
 
對澳大利亞來說,經濟上靠亞洲,安全上靠美國或許是最理想的狀態。然而,這種狀況是否可以持續?“熊掌”與“魚”能否兼得?澳大利亞是否要在亞洲與美國之間做出選擇?澳大利亞在安全上緊跟美國,讓美國軍隊駐扎達爾文港。去年11月,來訪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澳議會發表演講,宣布美國將向澳大利亞派駐2500名海軍陸戰隊士兵。此舉令不少亞洲國家嘩然,認為澳甘願成為美國“重返”亞洲的小伙伴、馬前卒,這種人為強化軍事合作的行為,與亞洲地區和平與發展的潮流背道而馳。
 
今年是中澳建交40周年,在此期間,中澳經貿額增長1000多倍,各領域交流合作全面發展。中國的穩定市場是澳大利亞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使其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中有良好表現﹔中國是其最大的貿易伙伴,佔澳對外貿易的1/4﹔中國在貿易、教育等諸多方面成為澳最大合作伙伴。
 
兩國關系迅速發展的成功之處,在於尊重相互的發展道路,尊重對方的核心利益,求大同存小異,互利共贏。中國的和平發展是亞洲世紀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亞洲世紀的到來,必將為中澳關系的發展提供新的歷史機遇。
 
一位澳大利亞朋友說得精辟:就澳而言,歷史屬於過去,地理位置屬於未來。
 
(作者為本報特約評論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