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老百姓怕退休無錢可領 軍工教成各界嫉妒對象 

台養老金瀕臨破產引恐慌

環球時報駐台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崔明軒

2012年10月19日08:54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台灣勞保基金(勞工保險)面臨破產危機,900多萬民眾受到影響,恐慌情緒襲擾全台。申請領取勞動保險案件暴增五六成,一些地方甚至出現擠兌潮前兆。相形之下,軍公教(軍人、公務員和教師)因為擁有穩定的養老收入且年終還有慰問金,成為眾矢之的。一些輿論因此擔心,養老機制不改革,台灣社會的分化恐怕將進一步加劇。

  新方案令百姓交得更多、拿得更少

  勞保是台灣60年來最龐大的社會保險體系,規定所有5人以上的公司必須為勞工投保,投保15年之后,就可以在60歲時申請“老年年金”的給付,或選擇月領,或一次性領取。據台灣《中國時報》18日報道,勞保基金潛藏負債已高達7.3萬億元(新台幣,下同﹔1元人民幣約合4.69元新台幣),將提前於2027年破產,影響全台945萬人,等於今年50歲以下勞工屆時都領不到退休金。

  為搶救勞保,“勞委會”緊鑼密鼓研議改善方案,其中之一就是把現行給付標准從最高60個月投保薪資(勞工交納保險金額按60個月平均薪資計算),限縮為終身投保薪資。台灣目前是以投保期間最高5年投保薪資計算保費,有些人繳滿5年較高投保薪資后,其他時間就“高薪低報”,造成勞保基金虧損。《聯合報》算了一筆賬:現行台灣勞保年金的給付方式是“最高60個月的投保薪資×年資×1.55%”。假設一名50歲勞工勞保年資為25年,其中60個月的投保薪資是43900元,那麼60歲時他能領到的錢為每月17011元﹔改成“終身投保薪資”后,這一數字為13562元,少了3000多元。加上勞保費率可能調高,所得替代率或從1.55%降為1.3%,勞工得到的恐怕更少。

  《工商時報》稱,勞保條例規定,勞保費率最高不會超過13%,但“勞委會”報告卻提出要至少23%才夠,果真如此,以投保薪資3萬元計算,勞工每年要多繳9000元,但每年少領近2萬元,以平均壽命83歲計算,將少領41萬元,“對勞工退休生活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據悉,“勞委會”的目標是讓現在30歲的年輕人,退休后可領年金到80歲,如此一來必須填平50年后近34萬億元的負債。“勞委會副主委”郭芳煜直言,社會必須思考,“是要吃50年的陽春面,還是隻吃10年的牛肉面?”

  出現擠兌潮的前兆

  勞保基金財務惡化引起全台不安。據《聯合晚報》18日報道,勞保局近日申請老年給付案件暴增五六成,詢問電話幾乎打爆,且舍年金、選擇一次領取的比例明顯增加。多名“立委”18日警告說,高雄等多個城市出現征詢潮,可能進一步演變為擠兌潮和退保潮。為此,“勞委會”緊急在本周舉辦四五十場說明會,並在所有地方廣播電台加強宣導。其實,2008年台灣曾發生史上最嚴重的擠兌潮。

  17日,馬英九在“中山會報”上要求“行政院”將此議題當做危機處理,盡快安定人心。“勞委會主委”潘世偉一再強調,“勞保不會倒”,如果倒了,台灣也就完蛋了,並稱當局一定會負最后責任。18日,“行政院長”陳沖保証說,所有勞工一定可以領到該有的給付。“立委”則要求當局負起“最終支付責任”。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吳育升17日稱,將柔性逼“行政院”修改條例,納入“基金不足時,由政府全額負擔”,安定勞工。18日,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干事長潘孟安等召開記者會,要求比照公務員的有關規定,納入“最終支付”的“安心條款”,否則不排除發動大規模抗爭。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擔心,改變現行給付計算公式對財務黑洞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軍公教成了眾矢之的

  就在勞工養老金拉響警報之際,當局仍每年從“國庫”撥出200億元,當作全台45萬名軍公教退休人員的年終獎金,“看在可能領不到年終獎金的勞工眼裡,真是情何以堪”。 《聯合報》稱,以一樣工作30年、退休前月薪約5.3萬元的公務員和勞工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前者退休后,每月仍可領5萬多元,但后者隻能拿到2萬多元。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說,不少勞工打電話質問為什麼要咽下這口氣,看到軍公教退休人員還有“三節獎金”,心裡真的不好受。

  對此,“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明確表示,發慰問金已實施40年,符合法定程序,會維持發放。民進黨“立委”管碧玲質疑稱,馬當局無視社會觀感,硬要維持發放退休軍公教人員年終獎,實在令人遺憾。國民黨“立委”羅淑蕾嘲諷說,“人事行政總處也等著退休后領慰問金呢,怎麼可能自己刪掉”。她說,早期軍公教薪水較低的背景與現在不同,他們在社會上的形象與地位普遍比一般勞工高,“退休軍公教人員過去曾為國奉獻,勞工就沒有嗎?為何有如此大的福利反差”。 國民黨“立委”吳育仁也說,顧名思義,慰問金就是薪資外的“補充性費用”,本就可給可不給,“確實應考慮存廢問題”。

  有分析認為,台灣出現的養老金危機不是偶然的,與全球經濟環境密切相關。《自由時報》稱,沒有人想要挑起階級對立,但整體來看,當局在保險與退休的相關福利上確實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否則未來階級沖突和對立將不斷在台灣上演。《聯合報》稱,勞保“長”成現在這種巨型怪獸制度,當局、政客和“立委”統統都有責任。如何讓台灣不要成為希臘第二,當局不能隻拿勞工開刀,也應該一並檢討軍公教退撫基金,“別忘記總是處在‘下方’被遺忘的失落勞工”。《聯合晚報》也說,軍公教待遇很少有人在意,但在經濟情勢低迷時就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文章直言,沒有平衡的退休保障制度,就不能落實真正的社會公平正義,隻能分化社會。

(責任編輯:劉凌、趙鳴飛)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