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5日  星期一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大眾日報:實現“老有所養”關鍵在於用好財力

2012年10月15日17:04    來源:《大眾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 蔡紅東

10月12日,全國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總結表彰大會在京召開。會議指出,要穩步提高保障水平。堅持政府引導和個人負擔並重,政府寧肯少上幾個項目,也要確保對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投入。(10月13日《人民日報》)

有資料表明: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城鄉居民兩項養老保險總計覆蓋人數超過7億人。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但我們依然不能盲目樂觀。在實際工作中,如何把握好財力傾斜這個“度”,保障人人能養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

首先,實行全民社保需要地方政府財政大量的配套投入。據有關專家測算,各地如果把社保項目資金全部配套到位,估計要佔到本級可用財力的10%左右。這對地方財政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壓力。但落實社保配套資金是一件嚴肅的事情,既然老百姓把財權交給政府掌管,政府就有責任和義務建立“民生財政”。特別是靠市場能夠辦的事政府要完全退出來,再就是不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盡可能地擠出配套資金。

其次,關於養老金收不抵支的問題。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2011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表明,全國有近半數省份企業部門養老金收不抵支。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盡快改善,意味著若干年后很大一批退休職工將面臨無法領取養老金的困境。更讓人憂慮的是,全國各地企業欠繳養老金現象相當嚴重。根據8月2日國家審計署發布的公告統計,截止2011年,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應征未征、擅自減免、欠繳保費等共達434.81億元。而眼下的基金結余收益率又大大低於通貨膨脹率,因此指望養老金“入市”來彌補缺口是不現實的,各地有必要加大養老金的征繳力度﹔同時,從嚴打擊騙保行為。

此外,還涉及到部門利益的調整問題。從8月2日審計署發布的2012年第34號公告得知,目前全國有6個省本級、23個市本級和168個縣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預算編制不規范﹔4家單位封閉運行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未納入當地社會保險基金決算。這就需要我們一方面繼續加大公共財政向民生的傾斜力度,另一方面要科學、規范、平衡地用好財力。各部門要樹立大局觀念,支持和理解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