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8日  星期六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擁抱生態文明根本性變革

葉小文

2012年07月28日08:31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7月23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中指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涉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變革的戰略任務。
 
審視我國,在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總量逐年增加、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快的同時,全國主要環境質量指標正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不能不看到,生態環境形勢嚴峻,突出的環境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新的環境問題日益凸顯,能源消耗總量增長過快,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十分艱巨,環境污染處於較高水平。發達國家一兩百年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近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集中顯現,我國面臨的環境問題結構型、壓縮型、復合型特征明顯,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要復雜,解決起來的難度比任何國家都要大。
 
放眼世界,近代以來西方現代化看似無比成功,其實代價巨大,消耗了比其人口比例高得多的世界不可再生的能源和資源,佔據了比其人口比例高得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現在全球的生態危機,本質上是這種不能重復、不可復制的發展方式的危機,它宣告了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排放的增長模式不可持續﹔它預示著人類發展模式必須轉向自覺、自律,必須走出一條包容性增長的新路。
 
縱觀歷史,近代中國被從西方涌來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驚濤駭浪邊緣化,由此埋下了百年落伍、動蕩、屈辱的禍根。落后就要挨打,第二次工業革命到來時,中國成了任人宰割的被掠奪者、軟弱無能的挨打者。第三次工業革命到來時,睡獅醒來了,中國發力了,成為主動追隨者、奮力追趕者、積極參與者。但現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綠色工業革命又來臨了,這次革命,要求大幅度提高資源生產率,大幅度降低污染排放。中國如何抉擇、何去何從?
 
機遇難得,隻有這一次我們才有機會和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站在同一陣營中,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綠色工業革命的發動者、創新者、引跑者。
 
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中國在必將繼續發生的“驚天動地”、“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大進步大發展中,不能主觀上“與天與地奮斗其樂無窮”,客觀上卻在糟蹋和掠奪大自然中坐等大自然必然到來的懲罰和報復而“其悲無窮”,必須冷靜科學地把與“天”、與“地”的關系安排好,實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生態文明建設,要千方百計地在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中,讓消耗更少產出更多,讓發展又好又快持續不斷,讓天更藍山更青水更綠,把中國建成森林覆蓋碧水藍天,與環境友好與自然和諧的中華民族共同的美好家園。
 
生態文明建設,貫穿於各個方面各條戰線,無論生產方式、發展模式,還是生活方式、消費模式,都不能不經歷一番刻骨銘心、脫胎換骨的根本性變革。
 
生態文明建設,是躁動於時代母腹中的嬰兒,是遠眺大洋已露出桅杆的巨輪,是地平線上噴薄欲出的朝陽,讓我們關注它歡呼它,舉起雙手迎接它,全民族全身心投入它。
 
(作者為本報特約評論員、全國政協常委)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