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美國向盟友揮起“金融大棒”

李文雲 

2012年08月23日08:58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英美兩國長期標榜有“特殊關系”。但最近,美國卻毫不客氣地向盟友揮起金融大棒,接二連三收拾英國大銀行,讓人既目不暇接,又頗費思量。

繼巴克萊銀行被指控操縱利率,匯豐銀行被指控幫販毒集團洗錢,近日,英國渣打銀行又成為美國金融監管當局的獵物。

美國紐約州金融局日前發布一份長達27頁的文件,指控渣打銀行在2001年至2010年期間,涉嫌通過消除電匯代碼等技術手段,幫助伊朗機構躲避美方制裁監管,違法進行秘密交易約6萬筆,金額高達2500億美元,銀行收入豐厚。

紐約金融局毫不客氣地將渣打銀行稱作“流氓機構”,稱其違反了美國反洗錢法與對伊制裁法,威脅要吊銷渣打銀行的營業執照。此文一出,渣打股價應聲下跌超18%。

起初,渣打作出強硬反應,否認指控,甚至表示要反訴。倫敦金融城人士也指責紐約金融局獨斷專行,在調查尚未結束時擅自行動、攻擊英國雲雲。

但事情隨后出現了戲劇性變化:渣打首席執行官飛到紐約,迅速接受了3.4億美元巨額罰款解決方案,保住了在紐約州的營業執照。據稱,渣打原先隻打算支付500萬美元罰款,與3.4億美元相差甚大。不過相比丑聞持續、股價下跌及其“潔白無瑕”的名譽受損,這點“血”似乎非出不可。

耐人尋味的是,對於美國這場“可能對倫敦金融地位帶來災難性影響”的攻擊,被認為應該站出來說話的唐寧街十號和英國財政部,尚未表態回應。

短時間內,美國金融監管方連續拿英國大銀行開刀,刀刀見血,招招逼人,令英國無還手之力,足見其凶狠、快捷。事件背后,美國究竟是如何考慮的?為何英國就此甘願受屈?

美國至少有三方面考慮:

政治上,在大選年,美國沒有心氣與能力對伊朗採取空襲等軍事打擊行動,再打一場海灣戰爭,因而格外在意其制裁方針的實施。

外交上,通過敲打那些不聽招呼的歐洲大銀行,警告它們,在對伊制裁問題上不要心存僥幸,這對其它歐洲盟國也有敲山震虎、殺一儆百的效果。

金融上,華爾街與倫敦金融城這兩個世界金融中心,長期明爭暗斗。這次通過打擊英國大銀行,貶低英國金融中心,對於與渣打等歐洲大銀行爭奪在新興市場地區的金融存在與影響,形勢更有利於華爾街。

此外,通過冠冕堂皇的指控,還能輕鬆獲得數億收益進賬,美國何樂不為。

對英方來說,英國金融界雖高聲抗議美國拿制裁法案說事,將英國銀行“請君入瓮”,但卻回避英國銀行為追求利潤罔顧行業道德、讓人抓住短處的一面。這也是盡管被美國“獅子大開口”狠敲了一筆,英國還是願以最快速度破財消災,試圖盡快結束丑聞風波的原因。一些英國大銀行高管公開表示,這(洗錢)是歐美銀行“大家都在做的生意”,是圈內心照不宣、利潤豐厚的秘密業務。

當然,丑聞並未結束。美國其他金融監管機構對渣打銀行的調查還在繼續,壓力下的渣打銀行董事會在醞釀加速改組。

與美國有“特殊關系”的盟友不止英國一個。最近,美國金融監管機構又盯上了德意志銀行,理由是懷疑它違反制裁伊朗的措施。

顯然,渣打銀行、德意志銀行都不是事情的終結,也不會是最后一個被美國盯上的目標。

(作者為本報駐英國首席記者)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