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北京青年》:重走一回青春吧

2012年08月24日10:27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北京青年》海報
《北京青年》海報

對比貼近地面、蠅營逐利、雞飛狗跳的更多電視劇,《北京青年》起碼提出了一個其實很值得思考的話題——你的青春,是不是要這麼按照慣性走下去?

在中國電視劇僅三十來年的歷史中,趙寶剛是最為耀眼的一個。他的作品有著華麗的包裝和明媚的結局,也因為從未停止對世俗生活的追問並充滿時尚的氣息。自從《奮斗》成功打造了“話題劇”的概念后,趙寶剛如頓悟般在這條路上越走越起勁。《我的青春誰做主》《婚姻保衛戰》《男人幫》,無不是試圖把電視劇變成一個話題的教科書,甚至討論課。《北京青年》亦如此。
 
《北京青年》的故事可以用簡單的一句話來形容:何家四兄弟因為各種原因,試圖“重走一回青春”,在路上的遭遇讓他們日益懂得責任的重要,成長為真正有生活能力的人。電視劇也有明確的信息傳達:多數人的青春和生活被慣性和欲望推動,激情和幸福感容易被瑣碎和世俗消磨。青年人不應該這麼過,應該對怎麼度過青春有反思、有審視、有改變。
 
老實說,《北京青年》最成功的內容便是這種信息的強調和傳達。電視劇中父母一輩載滿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碎屑生活逼仄而壓抑——實際上,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麼樣無法跳出局限匍匐於地面度過了青春,也因而最能引發部分人的共鳴——真不想自己的青春過早一地雞毛。
 
但趙寶剛自《奮斗》后,“話題”的概念一再被強調,敘事的邏輯性和情節的可看性一路降低,《婚姻保衛戰》《男人幫》莫不如是,《北京青年》也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北京青年》中,所有的情節和故事,都是趙寶剛在旁邊焦慮地傳達他對世俗生活的思考,以及對青春怎麼過的反思﹔情節缺乏邏輯性和必然性,更像是勵志作品中的例証,生硬地被搬出來印証著某個觀點。故事開頭,相處了三年的戀人去領証結婚,而何東會在千鈞一發之際從辦事大媽手上搶走了結婚証,撒著歡兒跑出了辦証大廳﹔何西去相親,居然扯出一旁圍觀的哥哥以治療心理問題為由留下丁香﹔何東鞠著躬,向主任交代一句即揚長而去﹔權箏父母以為女兒自殺,得知真相后毫無思想掙扎地請求醫生保守秘密。在這裡,世俗生活的邏輯是不存在的,主人公們儼然生活在另一個人情世故和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平行空間。
 
感情戲,也都是浮光掠影的表象,不過是趙寶剛這些思考結論的注腳,而非人物必然的內心選擇。權箏在聽到拒婚的理由后的反應不是憤怒傷心,而是喊出了導演內心的獨白:“青春的時候你植物了呀?”弟弟說:“一見鐘情在我心裡就是一夜情的另一種說法。”哥哥立刻配合地喊出:“那我跟權箏一樣,是一廂情願”——這主人公的台詞和思考都不屬於角色個體,而是導演論証的邏輯。
 
最近在看的一部電視劇中,探討了什麼叫做“好的電視劇”。它認為,好的電視劇要有統一性和邏輯性、有趣、有明確的信息傳達,以及完成度。從這個層面而言,《北京青年》和趙寶剛其他的話題劇一樣,都有明確的、有價值的信息傳達,而在邏輯性上,完全是趙寶剛的人生智慧教導課。不同的是,《婚姻保衛戰》像酒吧男女們的打情罵俏、唇槍舌劍﹔《男人幫》像一場集體辯論會﹔《北京青年》更像一部寫滿人生感悟和反思的勵志或人生修養教導書。不過,對比貼近地面、蠅營逐利、雞飛狗跳的更多電視劇,它起碼提出了一個其實很值得思考的話題——你的青春,是不是要這麼按照慣性走下去?梅子笑(北京 媒體人)
 
(責任編輯:房思彤)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