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5日  星期一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武漢方言研究班打造漢話窩子

2012年10月15日09:27    來源:《楚天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楚天都市報訊 □本報記者樂毅 實習生程常艷 余琳莉 通訊員周健

戲迷聚首論調的地方叫“戲窩子”,在華中師范大學,一群熱愛武漢方言的人在此成立的首個武漢方言研究班,堪稱“漢話窩子”,他們每周聚集於此說漢腔論漢調。昨日是武漢方言研究班結業的日子,學員們從四面八方趕來上“最后一課”。為期一個月的課程,讓這個漢話窩子在這裡落地開花、崛起壯大。

課堂上,有人發表“不服周”新解

昨日上午8點半,華師語言研究所4樓教室,86歲的“武漢方言研究第一人”朱建頌端坐台上做武漢方言的研究總結。到場的31名學員中,既有白發老者,也有年輕人,他們時而伏案記錄,時而踴躍展開討論,課堂氛圍輕鬆而熱烈。

“我認為‘不服周’作為武漢方言,它的寫法應為‘不負芻’。”一名學員對朱建頌講解武漢方言“不服周”來歷是楚王不服周朝統治的說法提出異議。他援引其中學歷史老師的說法:秦滅六國的時候,楚國最后一任君主負芻被俘,楚地臣民不甘亡國,奮起抗爭,以“不負芻”的口號來展示不當亡國奴的姿態。對於學員的公然“挑戰”,朱建頌不怒反而非常高興,認為這種說法能圓其說,他還建議這名學員將其見解形成文字,讓更多人來討論。

學員中,多數有專業知識“打底”

53歲的學員張紀是一名全職媽媽,家住漢口航空路的她,平時愛宅在家裡。不過這1個月的課程,她一次也沒落下。張紀說自己曾當過語文老師,一直在尋找喜歡研究文字的知音,“在這裡我終於找到了,這個角落很精彩。”

據記者了解,來上研究班的學員中,更多的是從自己的專業出發,來此增長知識。作為研究班的骨干分子,新洲龍口人楊東輝研究龍口方言已有兩年了,他來這裡上課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而武漢工程大學對外漢語專業教師李薇,則想多學點方言知識,回去教外國學生更多地道的武漢話,讓他們更熱愛這座城市。

方言班,明年還想接著開

據了解,首屆武漢方言研究班師資陣容堪稱豪華,除了“武漢方言研究第一人”朱建頌主講外,他的弟子、研究國際音標的武大副教授阮桂君講授國際音標,華師語言研究所范新干教授教古漢語,華師博導汪國盛擔任班主任,武漢方言研究愛好者、“布衣參事”胡全志負責征集學員。此次開班從9月8日起,每周六、周日上午8點半到11點上課,持續了一個月,課程主要有國際音標、音韻學、武漢方言。

朱建頌說,武漢方言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沒有被挖掘整理出來令他覺得很可惜。他的夢想是能夠成立“武漢方言研究中心”,擴大武漢方言的影響。“我不會留一手,隻要有人學,我會繼續教。明年隻要身體允許,我還要再講一輪。”朱建頌說。

(責任編輯:夏麗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