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5日  星期一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西班牙華人食品現安全隱憂 難覓放心家鄉味

湛盧

2012年10月15日09: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中新網10月14日電 據西班牙歐華網報道,正所謂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對於吃這件事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中國人的食物不單單只是為了充飢果腹,更是一代一代傳承著中國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對於旅居西班牙的華人來說,帶有家鄉味道的中國美食有著讓人無法抵抗的誘惑力。

身體密碼決定中國胃

正如一個哲人曾說過,食物是有關童年記憶和身份的認同。從你出生的那時起,就在你的身體中注入了一個特別的代碼。而人的味覺是一個鎖定系統,是對你童年經驗的一個鎖定,使得你沒法背叛你的故鄉。味覺是故鄉給出門人裝置的終身的味道識別系統,它是故鄉物產與人文靈魂深處的重合,帶著這個系統它像防火牆一樣的自覺抵制他鄉介入心靈的最深處。這樣不論你走到哪裡,這個身體密碼都會跟隨著,哪怕你吃過全世界的美食,但是你仍然有一個中國人的胃。

這樣的味覺和與生俱來的身體代碼在變成一種需求的同時,滿足這種需要的商業模式也就慢慢形成。從90年代初到現在,每個華人生活的西班牙城市就會找到一家或者幾家專門做中國菜的餐館和出售中國食物的貨行。無論你是北方人,還是上海人,無論你來自重慶還是青田,都會在西班牙找到家鄉口味的小吃和零食。

可是最近幾年,旅西華人專屬的美食情結卻受到接連的沖擊。在西班牙的中國貨行出售過期食品的案例屢見不鮮,一批批熱愛中國美食的僑胞大呼傷心……

難以放心的傳統食品

上個星期,僑胞老張一個多年的老朋友來西班牙旅游。一連幾天都吃西班牙餐,朋友的胃口變得很差。老張打算請朋友去中餐館換換胃口,可朋友覺得下館子太花錢,不如在家裡做幾個地道的中國菜。隨即,老張在菜場買了雞鴨魚肉,又去中國貨行買了些時令蔬菜,最后還買了兩盒醬鴨頭和涼拌鳳爪做下酒菜。餐桌上,兄弟二人相談甚歡,老張說,雖然人在海外,但是國內能吃到的東西,這邊基本上又能買到,比如什麼鬆花蛋、咸鴨蛋、青田小餅啊,包子餃子粽子月餅,還有各式零食和咸菜。說著老張指著桌上的鴨頭和鳳爪說:“你看看這些我都是在中國貨行買的。”朋友夾了一口鳳爪放在嘴裡,臉色立刻大變。原來這鳳爪已經變了味,雖然用了大量的調味料和醋來掩蓋,但仍舊掩飾不住其腐敗的味道。

老張連忙找來了包裝盒子查看,過期時間卻是兩天以后。

來自湖南的小李夫婦對辛辣口味有著與生俱來的好感,前幾天他們從住的小城鎮到馬德裡進貨,在貨行無意中看到一個麻辣味道的豆腐干,隨即買了好幾包,回家解饞。當天晚上,小李打開的一袋麻辣豆腐干吃了起來,豆干的味道很是模糊,但濃郁的辣味讓小李興趣大增。一會兒工夫,買回來的豆干都被吃光了。

(責任編輯:王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