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如何應對美使館越來越活躍

2012年06月07日15:44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單仁平
 
美國國務院昨天回應中國環保部呼吁其駐華使館停止公布PM2.5監測數據時稱,不反對中國駐美使領館公布美城市空氣質量數據。其毫不退縮的姿態令中方被動。
 
圍繞PM2.5的摩擦,大概是近年來美國使館深度卷入中國社會內部爭議很突出的一次。這次沖突的領域對美方很合適:它的環保標准遠高於中國,而環境污染又是中國公眾意見最大的問題之一。
 
中國就PM2.5與美使館博弈,面臨雙重難度。一是美方的傲慢,它往往不怕摩擦,這一次顯示強硬尤其快。二是中國互聯網輿論已在相當程度上被美使館引導,中美這一沖突如果升級,網上輿論成何走向有不確定性。
 
處理這件事有可能比處理以往中美之間的糾紛更復雜,美方可以使用的軟實力資源更多,而中方能實際阻止美方公布數據的手段或者有限,或者因其他原因投鼠忌器。
 
這件事反映了一個現實:隨著互聯網技術和全球化的深度發展,美國干涉中國的工具和渠道越來越多,中國要完全避免它已經很難。除了堵,中方還要加快營造化解美方向中國社會施加影響的能力,增強中國公眾對美方影響的免疫力。
 
為此,中國官方急需加快自己的公信力建設,其中關鍵性的一點是,不避諱中國的一些具體缺陷,面對突發性危機和質疑時實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讓那些“與西方比”的要求暴露其夸張和不切實際的一面,從而變被動為主動。
 
比如PM2.5問題,這件事也可以從一開始就承認中方標准的落后,大方地承諾向更高標准逐漸靠近,並公布時間表。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美方數據對中國環保監測信譽的沖擊,以及對中國官方一般信譽的潛在傷害。環保是政治因素較小的民生問題,對於北京空氣質量差,民眾的抱怨面通常也很復雜,不單指向政府。
 
今后美使館可以對中國做的“小動作”還有很多,如果中方在具體問題上與其一一較勁,將不堪其累,而且效果未必好。
 
美使館之所以越來越活躍,原因之一是中國國內有了一批它的追隨者,他們通過互聯網與美使館默契互動,也通過一些傳統媒體幫助美使館做傳播。這是中國社會多元化的正常表現,我們不能認為這全是“美國使館的陰謀”,它在很多時候就是中國自己的問題。
 
實際上解決這個問題,比應對美國使館的某個“小動作”要艱難得多。隻要中國改革開放,這樣的人就會出現。他們不是社會的多數,但他們的社會平均位置高,熱衷於表達意見,有很強的輿論影響能力。
 
中國一定要認真引導主流公共意見在輿論場的有效發聲和匯合,使這些意見對親美和親西方的聲音形成強有力鉗制和平衡。幾乎在所有國家,包括美國影響巨大的國家,親美的聲音都很難在輿論場獲得強勢,中國互聯網上親美人士最近的走紅不能不說是反常的。
 
美國使館應有遠離中國內部事務的姿態。就PM2.5問題來說,如果中方決心與美使館交涉下去,這將是一場外交考驗。但無論中方怎麼做,由於中國有很多問題,美使館巧妙加強公眾對這些問題不滿的機會很多,這是中國不得不承受許多軟攻擊的特殊階段。
 
願這個國家加快進步。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一切都在發展中,包括經濟,也包括社會公平與公正,還包括政府的應對能力,以及公眾判斷力的成熟。▲(作者是《環球時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