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中國真正的挑戰在哪裡

2012年07月31日09:31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中國應該對發展的戰略機遇保持自信,但也必須充分認識到自身的挑戰所在。事實上,中國真正的挑戰不是眼前,而是未來5-10年﹔真正的難題不是國際和周邊局勢,而是內部的體制變革和社會生態﹔真正的威脅不是軍事沖突,而是金融、社會、網絡、外交等非軍事麻煩。

未來5-10年,中美力量對比將進一步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國際權威機構普遍預計,中國經濟總量超美大約在2020年左右。屆時,中國軍事、科技實力也將有實質性提升。美戰略界目前在集中思考3個有關中國崛起的根本性問題:如何應對一個13億-15億人口大國的崛起帶來的資源、能源和經濟上的挑戰?如何應對一個社會主義大國的崛起帶來的政治制度、發展模式和價值觀念上的挑戰?如何應對一個尚未完全解決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大國所帶來的軍事安全上的挑戰?

這意味著,中美目前的博弈只是序曲,真正的戰略較量還在后頭。如何盡快調適心態、調整戰略、破解上述難題,迎接經濟總量超美之后的中美關系,成為必須思謀的大戰略問題。

未來3-5年,是各主要大國脫困療傷的關鍵期。各國目前都在不約而同地做著一件事:對內深化體制性變革,對外謀求戰略性空間。美國體現為奧巴馬“新政”和戰略重返亞太﹔歐洲體現為圍繞債務危機的體制機制變革和對西亞北非變局的積極介入﹔俄羅斯則利用“普梅體制”對內謀求經濟復興、對外打造“歐亞聯盟”兼及鞏固遠東。

一旦美歐諸國渡過難關,完成新一輪體制性變革,輔以正在醞釀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則將真正沖擊中國戰略機遇期。如何冷觀周邊形勢,將工作重心盡快轉向國內體制機制完善和經濟社會再造,贏得最終的綜合國力競爭,是中國當前真正的考驗。

未來3-5年,美國戰略重心東移重在實現有利於美國主導的亞太格局的再平衡,而非同中國的全面對抗﹔重在利用中國同相關國家的主權矛盾盡快完成新一輪亞太戰略布局,而非過早卷入同中國的軍事沖突。

這一階段,美將更多利用非軍事手段滯緩或干擾中國崛起進程,獲取戰略實利,實現國力重振,確保霸權地位。其主要手法包括:以人民幣匯率為突破口、以金融保險市場開放為階段性目標,全面打入中國第三產業,以期在掌控中國發展命脈的同時牟取巨大經濟金融利益﹔以“網絡自由”為旗號,改變“自上而下”推進民主自由的傳統模式,以維權律師、地下宗教、異見人士、網絡領袖、弱勢群體為核心,以期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滲透中國基層,為中國的“改變”創造條件﹔以強化同盟國關系、提升伙伴關系、分化離間中國同朝、巴、緬關系、重啟美俄關系等方式,造成中國外交被動,鬆動中國崛起的外部環境,壓縮中國崛起的戰略空間﹔以“海、空、天、網”等“全球公域”問題為抓手,推進相關對話、制定相關准則,以期實質性弱化中國在上述領域對美的戰略挑戰。

由此可見,中國宜轉變傳統思維方式和戰略觀念,將國家安全防范的重心由局部的外在軍事沖突風險轉向全面的內部體制機制重塑。這是中國能否再一次成功應對當下戰略挑戰的關鍵所在。

(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所長)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