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呼和浩特堅持“人才強市” 育成梧桐樹 引得鳳凰來

田園 王雨

2012年10月12日12:51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內蒙古晟納吉光伏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儉博士,主攻半導體單晶生產技術,是硅材料生產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專家。公司的規模在全國同行業中排名第15位,而其生產硅片的太陽能轉化率在全國同類產品中最高,達到了23%。最讓周儉驕傲的是,公司是中國唯一一家能給美國提供23%轉化率硅片的公司。“引進一個人才,帶動一個產業”,周儉博士是首府“人才強市”的成功案例之一。

近兩年,呼和浩特市引進高層次優秀人才1008人,其中柔性引進兩院院士12名及博士研究生95人、碩士研究生381人,其他高層次人才521人。全市共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47人,“333人才引進工程”首席專家3人,“自治區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7人,呼和浩特市拔尖人才74人。此外呼市每年還通過柔性引進各類高層次外籍專家,截至目前我市在冊外籍專家共計79人。不論是人才引進的數量還是質量,都較往年有大幅提升。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人才總量近35萬人,約佔我市總人口13.4%。其中,黨政人才1.2萬人,專業技術人才11.5萬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4.5萬人,技能人才12.8萬人,農村實用人才5萬人。

這麼多人才如何被吸引和聚攏到首府?除了產業集聚發展使然之外,更多靠的是政府為誠心實意留才而制定的各種政策措施和細致周到的服務,讓高層次人才能夠在首府安心生活、工作,實現創業夢想。

在呼和浩特市人才引進政策中規定,“凡屬高新技術、支柱產業、重點工程、新興產業、城市建設等領域急需的高層次優秀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凡符合呼和浩特市產業結構調整,有利於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高層次優秀人才”,均可引進。引進方式要“靈活多樣”,以調動、借用、聘用、兼職、項目合作等方式來呼市企事業單位工作,或者創辦、承包、租賃各種經濟實體和科研機構,或以自己的專利、技術、資金向企業入股等。

育成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搭建“一園三站” 人才引進平台。呼和浩特市先后建立了“中國·呼和浩特留學人員創業園”、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蒙牛集團公司、金河集團實業有限公司三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時還建立了蒙牛澳亞示范牧場等4家自治區級“引進國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廣基地”。這些基地的建立與我市產業特色十分吻合,他們是創新型城市建設的主力軍。

(責任編輯:王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