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馬來西亞華人楊秀芳:放棄國外果園,跑回陸豐做義工【3】

2012年10月16日13:20    來源:《南方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消息很快傳到馬來西亞楊秀芳那裡,一聽說情況,他就撂下自己農場的活跑到陸豐來了。

一到農場,她立即巡視了分散各片的七八個楊桃林,然后輕鬆地對大家說,這屬?虫類,噴點“克蛾寶”就可以,借此機會,她又把楊桃容易得的病虫害知識逐一解釋。

很多果農至今還記得她傳授的滅虫經。剪枝、留花、施肥、積肥、漚肥,自己多年摸索、積累的經驗,楊秀芳無不一一詳解。

她拒絕對果農收費:“不收費,我想說就說,想罵就罵,我這麼老了,他們想聽就聽,不想聽也不會罵我。”

“她既不同於那些富豪慈善家,也不同於一般的技術專家,是我們的同行,講話非常朴素,我們聽得懂。”最早種植楊桃的彭武森說。

楊阿姨的熱情,令72歲的農場退休干部王桂賢感動:“每次來回都要2000多元的路費呢,她都自己掏腰包,她存這些錢不容易。”

王桂賢還有另外一個身份,100棵楊桃樹的主人,也是個地道的果農,和楊阿姨可謂農業戰線上的知音,開始種植楊桃后,他倆就常常交流經驗。“憑著我自己多年種植的經驗,我覺得她是個‘老手’,有技術,又朴實,大家容易接受。”

搞800畝水果試驗田

令人驚訝的是,一輩子和泥土打交道的楊阿姨,最愛讀的書卻是《紅樓夢》、《道德經》和《易經》,而更出乎別人意料的是,她僅上過8個月的學!

現在,指導農民種植果樹之余,楊阿姨還會看看書,她長年帶在身邊的是她最喜歡的3本書。當有人問她是否看得懂時,楊阿姨淡然說:人生太豐富了,經歷了坎坷的人生后,看書也感覺透徹多了。有時,她還幽默地笑稱自己是劉姥姥進大觀園,從馬來西亞的小農場來到陸豐的大農場。

楊秀芳還給記者講了一件往事:因為小時候父親過早離家,自己沒有上學的機會,所以等自己孩子長大后,她便要強地請來家教學英語。

“那時我已經50多歲了,一個禮拜學2天,一開始教我的是華人老師,學到一半,我索性請了個印度人教,全英語學得快。”她那倔強的個性在這件事中表露無遺。

現在,67歲的楊秀芳還想爭分奪秒地再干一件事:搞一個800畝的新型水果試驗田。

“小農即使有提高農產品品質的意願,也常常力不從心,而有錢人又不願意投資農業。我有一個印尼華人朋友,和我同歲,跟我的想法不謀而合,他信任我的技術,我信任他的為人,他投資在陸豐華僑農場租了800畝地,請我做技術指導,全權讓我放手搞試驗,種植楊桃400畝,金蕉300畝,蓮霧100畝,希望能幫當地的果農做示范,打市場。”

楊阿姨現在最擔心的是,自己再不開始行動就來不及了。(南方日報記者 林旭娜 見習記者 陳超 通訊員 沈衛紅 黃愛華)

(責任編輯:王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