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4日  星期二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中國政務微博正入成熟期 專家稱內容應更人性

2012年07月24日09: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北大校長周其鳳最近在網絡上又火了。

近日,一組周校長在湖南老家長跪母親面前落淚的照片被紛紛轉載,並引發了大量網友的圍觀和評論。有網民為他的行為拍手叫好,感動非常,認為這“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孝道”﹔但也有網民挖苦質疑,嘲諷惡搞,稱其“不過是一場作秀”。

當下的網絡語境就像孩子的臉,陰晴不定,有稱贊就有質疑,有鮮花就有板磚,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交織。如何看待網絡輿論場中的暖色調與冷色調,如何對待網絡上正能量與負能量,如何疏導網絡情緒、凝聚社會共識,成為社會管理面臨的新問題。

網絡上的冷暖色調

網絡就是一塊虛擬世界的調色板,有暖色調也有冷色調。

從“隨手拍”解救流浪兒童、為貧困地區學童提供免費午餐,到為“最美教師”張麗莉募集善款、北京特大暴雨中人們在微博上的互相救助、彼此溫暖,互聯網曾不止一次地見証了虛擬世界溫暖的力量,激發了億萬網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

同時,四處泛濫的虛假謠言、屢見不鮮的網絡暴力、不假思索的盲目質疑和無休無止的口水戰也在網絡上四處蔓延,消耗著社會資源和網民的耐心,甚至發展出了“微博約架”這種丑陋的鬧劇,將網絡世界的沖突和暴力引至現實社會中。

隨著技術的發展,互聯網作為社會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交流平台的作用日益凸顯。然而,一些平等的交流並沒有帶來互相理解、理性思考,相反,網絡世界的暴戾之氣日重,有時似乎成了一個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宣泄場。

“關注負面信息並不是中國網民的特點,在其他國家的互聯網中也有這樣的現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說:“現在的網絡語境是基於社交和溝通發展的,負面信息不可避免。但也應該看到,網絡的溫暖力量依然強大,現在應該做的是盡量公正和客觀地發布信息,讓公眾對信息作出客觀的判斷。”

2012年年初,南京年近九旬“烤梨爺爺”伏萬祥堅持自食其力的故事引起了網絡熱議,在一片感動聲中也有網友開始質疑,指責他的子女不負責任,讓老人獨自謀生。面對質疑,南京市官方微博“南京發布”積極回應網友質疑,對消息進行核實,發現老人家境貧寒,老伴癱瘓在床,兒子身有殘疾,老人自食其力是不想為家人增添負擔。消息一出,引起網民的積極反響,很多網友甚至“組團買梨”,向老人表達敬意。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喻國明教授指出,從近3年來網民關注的關鍵詞看,社會輿論的“整體暖色調”有所增強,“微公益”、“微力量”和“微溫暖”成為網民個體對社會關照的真實寫照。

“南京發布”負責人張建軍說:“在網絡輿論場中,批評和質疑是不可避免的。作為管理者,應該寬容對待不同聲音。網友的監督讓我們更加嚴謹,主動核實信息,保証信息的真實性,不給謠言提供空間。同時,負面信息往往蘊含著社會治理的良機,敦促我們不斷改進工作。”

(責任編輯:星燁)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