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2日  星期二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逼考生“丁憂”的道德是偽道德

2012年06月12日10:13    來源:《新快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徐明軒
 
今年高考有兩樁讓人糾結的事情。一是6月7日一位母親送女兒高考途中,被一輛汽車撞飛十多米,倒在血泊中,在交警和路人的勸說下,女兒獨自含淚去參加高考。還有一個是安徽蕪湖考生沈飛安的父母在高考前夕遭遇車禍,一死一重傷,為不影響其高考,親屬、學校、交警隊一起向他隱瞞了這個噩耗。
 
不少人批評中國變態的高考滅絕親情﹔也有人批評學生的不重視親情,“孝道無存,國將不國”﹔還有人把矛頭指向“高考文化”導向的可惡。這兩則新聞,成為公眾對於高考制度,乃至對社會價值觀的集體吐槽。
 
在閱讀到這些觀點前,我還真不知道我們這個時代是“以孝治天下”:父母死了,就算“丁憂”,三年不能參加科舉。
 
我實在想不通的是,如果我是考生,在母親已然得到交警承諾救治之后,如果我不去高考,我還能干什麼?我不去考試,無非是浪費我一年的時間,多啃老一年,讓受傷的母親更難受,使車禍造成的傷害更大,而且這種轉了幾個彎的間接損失,肇事車主是不可能賠償的。撇下被汽車撞飛的母親,任其自生自滅是一回事﹔但在明確母親得到救治的情況下,我為什麼不去努力考試,以更好的成績減輕家裡的負擔?
 
關於蕪湖那個隱瞞考生家中噩耗的事,也是如此。這是個基於當事人利益的“善意的謊言”,跟此前湯尤杯比賽期間,中國國家羽毛球隊向隊員王曉理隱瞞其外婆去世的消息是兩回事。后一種隱瞞,湖北省乒羽中心主任石偉給出的解釋是“國家隊利益必須放在第一位”。公眾有理由認為這種公權意志踐踏人性、敗壞正常的人倫情感,那是基於對公權力的批評。蕪湖的隱瞞,只是最大限度減少車禍對這個家庭的傷害。
 
每個人都有權做“理性的人”,在遵守法律、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做出對自己最優的選擇,圍觀者無權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對他人指手畫腳。如果說有某種叫孝的“道德”,非逼著人們做出種種不近情理的行為,最終損人敗己,那麼這種“孝”就是坑人的。比如,所謂的魏晉風度,那時以“以孝治天下”,誰家父母死了,就必須弄成枯骨朽立、形容憔悴,乃至吐血三升,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不如此就被名士們輕看了。這就屬於行為藝術了,跟孝、跟對父母的感情沒有一毛錢關系。
 
其實,考生選擇先去考試,難顧親情,當事人已經很糾結了,作為局外人如果還有良心,就不該給人家施壓了。如果考生真的為照顧母親,沒有去考試,除了滿足了部分網民的“道德潔癖”,我實在看不出來對自己、對家庭有一毛錢的好處。道德家總喜歡用他人的悲情,澆自己胸中塊壘。
 
其實,我總覺得網上鞭撻黑暗、上綱上線的一些人,跟我似乎不是生活在一個世界裡。在網上,地鐵裡不讓座、打了小狗、老師發微博罵學生笨,都會遭到海量的謾罵、瘋狂人肉,這並沒有阻止現實中佛山“小悅悅”這種冷漠事件的發生。就拿前不久鬧得沸沸揚揚的深圳醉駕案來說,肇事者侯某在微博(@慶哥哥1983)裡,可沒少指責城管、壟斷國企、暴力拆遷,但他照樣深夜醉駕飆車,把別人的生命不當回事。
 
所以呢,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學會監督別人,學會監督自己﹔以網絡道德帝為恥,以現實活雷鋒為榮。
 
(作者系法律工作者)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