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八閩千姿:一位老兵的紅色收藏

2012年08月01日14: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中新社福州8月1日電 題:一位老兵的紅色收藏
 
作者 余升華
 
“海陸空各軍種,從將軍到士兵,都可以用我家的藏品來裝備。”1日迎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85個建軍節,中新社記者如約走進有“紅色收藏家”之譽的楊文海的家。
 
坐落於福州倉山的楊文海家,儼然就是一個紅色收藏館。一塊由中國收藏家協會徽章收藏委員會頒發的“家庭紅色收藏館”牌匾懸挂在楊文海家的廳廊中間。千件金燦燦的軍銜、警銜及各類軍警實物,在玻璃櫥窗燈光的映照下閃閃發亮。老楊對記者說:“收藏這些東西,可不是滿足我的視覺享受,它還寄托著我的情感!”
 
曾經的老兵,退休的警察,二十多年潛心收藏革命戰爭時期和新中國各時期人民解放軍、人民警察的軍銜、警銜、軍警服、標志符號及各種軍功章……在楊文海的名片上這樣作著自我介紹。
 
1968年,楊文海成為一名士兵,參軍6年﹔退伍后,進入福州鐵路公安處,從普通警察做到了派出所所長。離開了軍營,但離不了軍旅情懷,他不僅和老戰友保持著聯系,而且開始了紅色收藏,至今已有30余年。
 
“參軍、從警那麼多年,我對待軍警服裝及各類標志都很愛護,退下來之后也小心收藏。”楊文海說,1999年搬家時,看著新家客廳裡兩個空蕩蕩的櫃子,覺得擺上自己的藏品會是另一番風景,打那時起對紅色收藏也更加痴迷了。
 
記者看到,在楊文海的家中,每一件藏品都封裝整齊,對那些年代久遠不為人熟知的軍警標志,他注有詳細的文字說明。
 
老楊告訴記者,為了弄清楚這些藏品的“前世今生”,他一直在學習,書籍資料堆積如山﹔作為“50后”的自己,也學者擺弄起了電腦,以便搜索各類相關信息。
 
“這些藏品有著相當豐富的文化內涵,它們涉及現當代中國的政治、軍事、歷史、經濟、文化、科技乃至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是中國軍隊和公安警察隊伍的歷史嬗變、發展沿革的閃亮縮影。”對於楊文海,收藏這些藏品,也收藏了許多沉甸甸的記憶。
 
與記者談笑間,他隨手拿起一套被他稱為“珍品”的米黃色服裝:“這是武警前身的軍服。2004年逛古玩城時,我突然被一位老人身上穿的舊軍裝吸引。經詢問,那位老人1956年就是中尉,身上衣服就是他當年穿過的。”
 
買下這套舊軍裝后,楊文海特意為它配了一枚獨特的軍功勛章——1957年中國召開第一次公檢法英模代表大會時頒發的勛章。時至今天,老楊說著這一套藏品,仍對記者不停念叨:“這是個無價之寶!”
 
做鐵路警察的時候,楊文海有機會到全國各地淘寶。2002年春運期間,老楊執乘到了重慶,立即“直奔主題”,“我用短暫的休整時間,‘打的’跑遍了重慶四個古玩市場,最終收集到一枚稀罕的‘中越自衛反擊戰的勛章’。”
 
退休后,老楊又成為了全職收藏家,一邊到全國各地淘寶,一邊整理既有的藏品。
 
在老楊的名片上,還印有這樣一句話:“為社會團體提供軍事題材和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展覽!”迄今,楊文海已經在各地舉辦過十幾場展覽,“今年還准備帶著藏品去長沙參展。”(完)
 
(責任編輯:雲海、安鑫)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