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從唐駿到陸駿,多名大牌海歸被指不實、欺騙 

海歸造假為何屢屢發生?

2012年08月02日09:32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7月28日,北京化工大學教授陸駿因論文、經歷造假被該校開除。而此前唐駿和傅瑾的學歷造假事件已經引起社會輿論的廣泛討論。海歸造假風波屢屢成為話題,現在理應是對該現象進行反思的時刻。
 
編造學歷盜用論文
 
海歸造假再出丑  
 
2010年7月,職業經理人唐駿被質疑其博士學位和多項專利以及個人創建公司的經歷為偽造。其所就讀的美國西太平洋大學被指是一家賣文憑的“野雞大學”。2012年6月,唐駿正式承認錯誤,並告誡年輕人:“不要學我。”
 
很顯然,這樣的告誡並沒有止住造假者的腳步。今年7月20日,廈門大學醫學院教授傅瑾被爆出其所獲得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為假。隨后校方著手調查,傅瑾承認了造假行為並被廈門大學解聘。
 
而后繼者又馬上出現。7月28日,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陸駿因論文造假被學校開除。近日陸駿發布的一則招聘科研助手的啟事附上了自己的個人簡歷,以及7篇重點論文。正是這7篇論文被証明是陸駿盜用了國外同名學者的研究成果。一時間輿論嘩然,陸駿也因假借同名學者論文的行為而被封為“史上最牛造假”。
 
高校競爭海歸漁利
 
造假背后有玄機
 
高校是引進海歸人才的最大受益者,卻也是海歸造假的重災區。本是學術研究一灣靜水的高校,為什麼頻頻出現學術造假的丑聞呢?誰又該為頻現的學術造假買單?
 
南京醫科大學的一名教授在介紹普通高校招聘海外學者的程序時說:“在教育部的學歷認証中心可以很容易地審核應聘者的資歷。況且,在由業內專家組成的面試組中,應聘者是騾子是馬也會一目了然。”
 
回顧數起海歸造假事件,不論是唐駿的“野雞文憑”、傅瑾的無中生有,還是陸駿的“移花接木”都存在著明顯的漏洞,相關單位隻要認真核實,完全可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
 
在被採訪的學者們看來,海歸學歷造假頻現於高校,其根源在於部分高校為爭創一流大學而制造出人才泡沫。部分高校為建一流大學,拼命吸引一流人才,可實際上對外國高校並不了解。而面對各級部門對海歸人才的高額資助,個別海歸難抵其誘惑。
 
傅瑾憑借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成為“閩江學者”特聘教授。“閩江學者計劃”規定,“有關高校必須為聘任的特聘教授提供配套的科研經費,自然科學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經費不低於200萬元,並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而陸駿入選的“青年千人計劃”獎勵方式是:“中央財政給予‘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每人50萬元的生活補助、3年100萬—300萬元的科研經費補助”。正是這樣的利益驅動,使得個別急功近利的海歸學者不惜放棄自身信譽學術造假,淪為高校競爭的工具。
 
嚴格審核加強處罰
 
社會應該零容忍
 
目前,傅瑾和陸駿已經承認了自己的造假行為,並得到了相應的懲處,但其所造成的社會輿論風波卻久不能平息。微博網友“大V”問道:“唐駿之后有陸駿,誰能保証以后不會有李駿、張駿出現?”
 
事實上,造假的海歸在自己專業領域也都有所建樹。對此,不少人認為在招聘時不應隻看重學歷背景,更要注重對方的實際能力。山東農業大學生科院教授葛磊認為,高校應把審核教師的職權從人事部門轉移到各領域教授手中。“專業領域的教授專家會比人事部門更懂得人才的專業水准,要發揮好學術委員會的作用。”
 
除此之外,有學者認為應加大對學術造假者的處罰力度,而不僅僅是掃地出門了事。在今年的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閆希軍就曾建議加強學術誠信的法制化管理,他認為,應當盡快把遏制學術不端行為納入立法體系。
 
而當前最為重要的,或許是重新審視海歸人才所起的帶動作用。
 
海歸教授本是人之楷模,做出學術不端、學歷造假之事,令人不齒。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倘若個別海歸學者的造假行為得不到有力處理,反而從造假中獲得更多的資金和幫扶,勢必會讓學術不正之風愈演愈烈。而看到留學好處的莘莘學子奔赴海外,鍍金歸國之后,是否又會受到不正之風潛移默化的影響呢?
 
這應當引起我們的警惕和深思。
 
(責任編輯:文博)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